社区交流 我要发帖

中晋其实是防骗教科书,看我的分析,避免以后重蹈覆雷

2016-05-18 11:22:39 [复制链接] 浏览:1364
每次的骗局暴露都是一堂生动的骗术揭露课,如果有心稍加研究,也许就能避免再上类似的当。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中晋系事件中总结出的“线下理财公司疑点”,如果你碰巧有在线下公司开的线上平台上投资的想法,希望这个总结能够多少帮助你做出更安全的决定。
中晋系倒掉的新闻,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当热闹看的,煌煌大厦,一夕倾颓,确实轰轰烈烈热热闹闹。
但作为投资人,事情爆发当时我就仔细读了几篇报道。其实那时候线下理财公司开的平台还不像现在这样“一天一雷”,但当时我就决定以后要少碰这种做线下理财、私募的公司开的平台了。这种决定绝不是因噎废食,之后一些大公司的陆续倒掉也证明了我想法的正确性。
其实时候认真想想,中晋系在倒掉前,运营模式就已经疑点重重了。但之所以还能拉来那么多投资,就是因为花大钱砸广告曝光+高息承诺,迷惑了投资人,让投资人没有树立应有的警惕心。
所以我总结的第一点,虽然是老生常谈了,但也是颠破不破的真理:不要相信过分高大上的宣传。选择平台,最重要的两点是安全和收益,这是投资人主要的考量点,按常理来说,这也该是最重点的宣传部分,但如果宣传中只是一味的展现办公环境的高大上、媒体活动的活跃,那么是不是就是侧面说明,这个公司根本就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展现呢?是不是就是有意识地想麻醉你呢?空洞、单一的外在炫耀,和其内在内涵没有绝对关系。经过了过去大半年雷暴洗礼的各位,相信都已经很明白了。
第二,如果集团内部做相似理财业务的公司过多,要警惕,它可能在玩儿庞氏。先看看中晋的例子,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限定为50人,为了不受该规定的限制,可以向更多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最后建立了220余家私募基金公司。都是理财业务,为什么不能集中运营,非要无限扩散?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这么多家公司中,资金都是可以流动、筹措的,A公司收来的钱可以给B公司拿去发利息,这样就给庞氏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集团内部的信息是不会对外披露的,你的钱投进去了,它到底拿去干嘛了,你怎么知道?好在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关系还是公开的,如果是这种集团内部有居多的公司都做相似的业务,一定要注意了。
第三,子公司过多的公司,更要警惕,它可能是在自融、资金池。中晋为例,国太集团作为母公司,不断为其关联子公司输血,而投资者就是造血机器。因为集中包装一个公司容易引起注意,所以都是分散投资,中晋系一共包装了近10个子公司,而这样的公司共有120余个——一个做理财产品起家的公司,怎么可能在毫无其他行业经验的情况下,短时间内竟然分散出这么多的公司,还各个都能正常运营?这太不符合常理了,显然就是为了吸纳资金、假造项目、资金池自融做后盾的。
第四,查一查该理财公司的线下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如果不,那就不值得信任。比如说中晋吧,按照私募基金管理办法,正规的私募基金应该对特定的公众开放投资产品,投资资金为100万以上,基金必须有特定的投资项目,并且不可公开宣传,不可以承诺收益——但是中晋的做法违背了以上全部的原则,五万就可以投,公开宣传,没有特定项目,还承诺超高收益。你想想啊,如果说连线下的理财产品都涉嫌违法,它就有金融惯犯的嫌疑,怎么能保证线上的项目都是合理合法的?其实这些疑点在暴雷前都是很容易就能查到的,只是没人去认真质疑罢了。如果多几个讲究的人,也许它会早点曝光。
第五,如果平台有意识地诱导你从线上投资转到买他们的线下产品,赶紧抽身。不要受高息诱惑,如果他要你买线下私募产品,而且承诺高息,要记住,承诺利率的私募行为是违法的,不要上当。
以上五点都是我在中晋系事件中思考得出的点,希望如果你有想法要投某些线下理财公司的线上平台,那么在考量过程中,不妨多想想这篇帖子中的建议。如果能有哪怕一点点的帮助,那就太好了。
评论
全部评论
44
创建 2016.05.19

防中雷 选平台 常关注 重分析 

44
天空行走 2016.05.18

吃次亏涨点知识

44
夏弥 2016.05.18

学习领悟,学会避雷

44
蝴蝶兰 2016.05.18

学习了!

  • 官方QQ群
  • 一群:37765902 (已满)

  • 二群:28861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