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被称为“国内网贷评级第一案”的短融网诉融360不正当竞争案在北京海淀法院迎来一审判决,海淀法院曹丽萍法官作为审判长宣读了审判结果:原告久亿恒远(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即短融网经营主体)的全部诉讼请求被驳回。融360的网贷评级报告不构成对短融网的商业诋毁 这个“全国首例网贷评级不正当竞争案”之所以引起互金从业者、投资者、监管层、用户、媒体的诸多关注,正是因为审判结果影响到网贷评级这件事能...
展开
昨日,被称为“国内网贷评级第一案”的短融网诉融360不正当竞争案在北京海淀法院迎来一审判决,海淀法院曹丽萍法官作为审判长宣读了审判结果:原告久亿恒远(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即短融网经营主体)的全部诉讼请求被驳回。融360的网贷评级报告不构成对短融网的商业诋毁
这个“全国首例网贷评级不正当竞争案”之所以引起互金从业者、投资者、监管层、用户、媒体的诸多关注,正是因为审判结果影响到网贷评级这件事能否继续做下去,关系到网贷评级究竟能不能获得一个“名分”
海淀法院的官方微博发文阐述在当前的网贷市场环境下,相对客观、科学的网贷评级对网贷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官微称,我国的P2P网贷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发展时间短、风险高,部分投资人专业能力和风险评判意识较弱,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的规范性文件和监管措施尚未出台。为了能让投资人获得更客观、有价值的投资参考信息,督促网贷平台充分披露信息、规范经营,促进我国网贷行业良性竞争秩序,网贷市场需要以更宽容的姿态接受相关主体开展多维度、专业性,且能基本反映客观现状的网贷评级
笔者对国内的网贷评级有过长期的跟踪了解,现就对国内网贷评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网贷评级产生并发展的基础环境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脱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网贷评级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网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有着自身独特的基础环境,就环境要素而言,笔者(东郭)认为应该包括空间、土壤和动力...
1、监管缺位,给民间评级机构造就机会——政策空间
2016年,被业内称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在监管层,互联网金融有了明确的主管部门——银监会,成立了国家级的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一系列行业规范和监管措施(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行动、《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个体网络借贷》标准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相继出台、实施。
而在这之前,从2007年国内诞生第一家P2P平台——拍拍贷以来,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平台数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2015年最高达到3200多家平台,而2011年时这个数字是214)。P2P平台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同时,各种问题(诸如行业准入门槛不明确、自融或关联融资盛行、恶性跑路事件频发、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标准等)也暴露出来。
处于“三不管地带”的互联网金融,享受到了近十年“无组织、无纪律”的政策红利期。因此,笔者(东郭)认为,客观上监管的缺位给民间评级机构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空间。
2、小白迷茫,渴望权威评级能给予指引——原生土壤
虽然国内的网贷经过了近十年的成长期,但数据显示,行业真正迎来爆发的年份是在2015年。这一年年中,内地股市经过一轮疯狂暴涨之后急速崩盘,全民炒股的狂欢过后,所有人开始寻找其他相对于炒股来说更为“稳妥”的投资途径。网贷以其相对可观的收益率(当时行业平均利率还能达到13%-15%),投资的便捷性,风险的可预见性等特点,让一些经历了股市大灾难的投资小白感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统计显示,截止2016年上半年,注册或投资过网贷平台的用户数超过千万,活跃投资人数超过338万,借款人数超过112万①,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2015年年中以后进入到网贷投资领域。这部分“小白”群体缺乏系统的网贷知识和网贷投资经验,风险识别能力较弱,不懂得如何筛选平台,不懂得判断项目风险高低。在面对鱼龙混杂、跑路频发的网贷行业时,显得迷茫无措,急需“避雷指引”。
在官方评级缺位的情况下,2010年,国内出现了第一批网贷评级,这一阶段的评级者多为当时的网贷意见领袖(网贷名人、网贷团长),评级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投资或者粉丝作为参考,所以他们所进行评级往往也是在投或准备投资的平台(到了后期,名声日隆的网贷意见领袖开始通过入股或者收钱入榜等形式,公开或者半公开地为一些所谓的“小而美”平台站台,实现了名利双收)。
后来又相继出现了第三方评级和网贷基金评级等民间评级。这些机构和个人抢占了网贷评级的先机,在市场上的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评级在受众心中成为权威的象征,往往一经推出就会在市场上传开,引起关注和讨论。小白们仿佛找到了网贷投资路上的指明灯,希望能从评级榜中找到指引,或者仅仅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理安慰。不少投资者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或者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上网观察平台的排名变化,看到自己重仓的平台稳坐评级榜前列才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安心。
3、平台竞争,需要评级来定义自身价值——重要推动
如前所述,2015年网贷平台的数量一度达到三千多家的高峰,随后到了2016年年初,随着监管风声趋紧,政策红利空间缩小,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截止2016年6月底,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已经下降至2349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台需要外部力量对自身进行一个“定价”,借助投资人对评级榜的信任,将这种信任转嫁到自己身上。每个评级榜都会有自己忠实的信徒,信徒多了,上门求入榜的也就多了,这个时候第三方评级的中立性和功利性矛盾就会凸显。
笔者(东郭)认为,客观上来看,正是平台的资金“养活了”一些盈利性质的第三方评级机构,推动了网贷评级的发展,而网贷评级的根本价值又在于其评级的公信力。如何平衡评级的客观性和自身的商业性,对于网贷评级机构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二、P2P评级的分类及对应的主流评级
从市场主体的类型来划分,笔者(东郭)认为可以分为第三方评级、网贷意见领袖(网贷名人)评级和网贷基金评级,这个比较好理解,就不赘述了。
从评级机构或评级者的立场以及其生存的资金和收益来源进行分类,专家(中南大学博士、星火钱包CEO杨立)认为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卖方市场网贷评级、弱买方市场网贷评级以及买方市场网贷评级②。
第一类是卖方市场的网贷评级。
这一类评级者的资金和盈利主要依赖于网贷卖方市场(即P2P网贷平台)的资助或广告费用。这一类评级机构在评级时代表的是卖方市场,评级时极有可能向收益来源方倾斜。因此,基于这样一种利益关系而生的网贷评级存在有失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可能(当然,只是具有这种可能性,具体到不同的评级机构可能性大小也会不同)。一些主流第三方机构推出的评级就基本属于这类,比如网贷之家评级、网贷天眼评级、融360评级等。
第二类是弱买方市场的网贷评级。
这一类评级机构的部分资金和收益来源于P2P平台的资助或广告费用,但是同时它还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结合自己投资和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网贷评级,并且这类机构需要根据自己的评级做出自有资金投资决策。从评级的出发点和收益立场来看,可以划分到投资者这一方,但是却又不完全属于投资者,因此称这一类评级为弱买方市场网贷评级。比如贷出去(多赚)的示范基金,又比如羿飞网贷评级。
第三类是买方市场的网贷评级。
这一类网贷评级机构完全立于买方市场,机构运营和收益来源主要依赖于投资者,网贷评级结果的出资人相当于就是网贷投资人。那么,在这种利益关系中诞生的网贷评级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将最大程度上得以保证。
这类评级机构的典型代表是网贷机构投资者(即网贷基金)。这一类机构运作的资金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部分来源于投资者,那么,作为广大投资者用户以及自有资金的资产管理方,机构的网贷评级结果所能发挥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机构的投资决策和投资人的收益。从资金管理安全和谨慎的角度考虑,网贷评级对于这些机构的意义都尤其重大,因此,在网贷评级上的投入就不仅仅是资金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要考虑评级的科学性。从评级立场来看,这一类机构的网贷评级才会更加客观和真实,对网贷投资也就更具参考价值。
目前,买方评级只有“星火评级”这一根独苗,借助星火钱包“风控之王”的业内声誉,在2016年11月上旬在星火钱包团队打造的新兴论坛“星评社”正式对外发布以来就收到业内广泛关注。
作为国内首份由网贷基金发布的基于买方的网贷评级榜单,星火评级具有以下特点③:
1、实地考察+深度调研报告。榜单中的45家平台,除玖富、宜人贷、京金所、商富贷、人众金服等五家平台外,星火钱包都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撰写了深度调研报告。
2、真金白银投资。榜单中的45家平台,星火钱包都进行投资,这可能是与其他评级榜单最大的区别。
3、兼具收益和安全。星火评级榜单并不是一份纯粹防雷榜单,也不是一份纯粹高性价比榜单,而已一份综合安全与收益两个因素的投资榜单。主要原因是星火钱包在选择平台时会把投资收益作为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毕竟是要真正投入资金获得收益。
三、网贷评级的是是非非
如前所述,由于存在评级客观性和自身商业性的固有矛盾,在买方评级之外的评级生态中,网贷评级在随着整个网贷行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自身也成为网贷乱象中的一环,主要表现在:
1、评级机构资质尚无权威认定,公信力不足。
今年上半年,业内发生过一起比较轰动的司法纠纷,融360发布了两期网贷评级报告,先后将P2P平台短融网评为C级和C-级,短融网对于融360的评级资质及评级结果并不认可,并宣布起诉融360对其名誉侵权,并质疑融360的评级资质。
而目前的主流评级机构都普遍缺乏评级资质,由没有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对网贷平台进行评级,平台自然有理由、也有权利提出异议,所以才出现了上面的这起融360与短融网的名誉权纠纷。
不过随着监管的持续深入,这一尴尬的情况出现了缓解的可能。
在去年年中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支持具备资质的信用中介组织开展互联网企业信用评级,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这包含了鼓励评级机构发展的信息,更深一层的意味是现有民间评级机构也即将告别“无人管辖”的时代。
今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成立,这是由人民银行牵头,各金融监管部门参与组建,在民政部的指导下成立的行业协会。它的成立,被视作政府部门与监管机构认可网贷行业,行业自此开启了自律、规范健康发展的新里程。具有官方背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是当前市场信用最受认可的第三方组织,将来由其负责评级机构的资质认定,甚至推出官方版的评级榜单已是大概率事件。
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官方评级机构也会发布网贷平台排名榜单、研报,其强大的官方背书赋予了榜单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商业模式下的民间评级必然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2、评级标准任意,缺乏系统科学的评级体系。
2015年1月,大公评级发布了网贷评级报告,其中预警名单中出现了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国开行出资设立的金开贷。公众对陆金所和金开贷背景深实力强的认识和网贷评级报告的反差引发了对评级报告可信度的质疑。
纵观目前各大主流评级,评级指标主要集中在平台成交量、营收、活跃度、收益、杠杆、流动性、透明度、产品属性以及平台背景等方面,综合采集数据后得出平台的综合发展指数。
笔者(东郭)分析:这些评级机构由于各自团队的专业素养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会在对这些指标做出一些主观上的取舍,或者赋予相同的指标不同的权重;客观上,目前整个行业缺乏统一、公开的平台信息数据库,每家评级机构在数据采集的来源和方式上可能存在差异,难以接近全面、真实的客观情况。综合以上主观和客观原因,同一家平台在不同的评级榜的排名出现相差甚远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3、榜单成为评级机构营销工具,丧失中立性。
由于官方监管和官方评级的缺失,民间评级机构往往自带“半监管”的公众印象。但是,在松散的环境下,一些民间评级机构因商业化而开始迅速丧失中立性④。
当一些民间评级机构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口碑之后,陆续有越来越多网贷平台主动找上门寻求数据对接和档案建立,为自己的平台进行增信,当中不乏一些发展初期的小平台上报虚假平台信息,比如将交易额夸大2倍、3倍,甚至是通过“买榜”来提升排名。对于这些P2P平台而言,如果能得到民间评级机构的背书,一举多得,投资人看着舒坦,老板看着高兴,还能增加对潜在用户的吸引力。而民间评级机构也发现,这不失为一桩有利可图的“好生意”。至此,这些评级机构一步步沦为营销工具,一条灰色产业链正在孕育。
这些机构也懂得维护自己的小算盘,它们深谙“要捞钱也不能捞得太明目张胆”之道,一旦得罪了用户就会永不翻身。为了让榜单减少表面上的端倪,它们从不会对行业公认实力最强的前几个平台下手,可供出售的主要是中间那一拨位置。同时,这类机构可以提供“一条龙”的打包服务,除了榜单,还能为平台打造专属的研报、推动公众号广告投放业务,拉拢新用户,因为公众号投放的效果寥寥,因此打包服务会更具备吸引力。据了解,这类服务的要价通常动辄百万人民币级别。
事实上,最受诟病的行径并非是推销榜单,而是像万圣节“不给糖就捣乱”的孩子一样“不买榜就黑你”。
一心独善其身的P2P平台,拒绝这种交易可能遭到评级降低、踢出榜单,更甚者还可能被恶意负面稿件攻击。有的评级机构甚至就是靠“黑嘴”起家,先对几个主流平台挨个发布评测报告,指出其存在的合规性问题,标题醒目,言辞激烈,大有哗众取宠之嫌。某评级机构在经过几次舆论风暴后,名声大振,后来突然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一阵,重现江湖以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曾经以网贷“卫道士”形象出现的评级机构也开始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推出了自己的理财计划和服务项目,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其合作伙伴中居然出现了之前被其喷得一脸狗血的几家平台...
4、网贷名人评级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
纵横网贷数载的某网贷名人在今年上半年遭遇了其“出道”以来最大的一场信任危机⑤:由于在一个月内,该网贷名人评级榜中先后有两家知名网贷平台(e速贷、四达投资)出事,许多投资人对于该网贷名人的信任度急剧下滑,甚至由粉转黑,开始怀疑其榜单的合理性,觉得其他没出事的都是问题平台,先走为妙。于是,不少榜单中的平台突然出现了大量债转标,大家都急于出货。
而这种非理性的跟风债转可能会造成网贷行业的连锁反应,让许多平台无辜躺枪,甚至造成冤案。盲目跟风是任何投资中的大忌。名人网贷评级因为名人的“神化”效应,非常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和盲目跟风。
笔者(东郭)一直以来都是不赞成盲目跟投,也反对盲目债转的。因为名人评级充其量不过是比“卖方评级”好一点点的“弱买方评级”,容易受到卖方(平台)的干扰,不像买方(投资方)评级,相对而言能最大程度保证评级的中立性。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回归到平台本身,理性思考平台是否真的值得投,是否真的有问题,是否真的有抵抗力。如果你选择了跟投名人榜单,让别人的观点取代了你自己的思考,那么就要承受一切由此带来的后果。
四、理性看待网贷评级
不啻名人评级榜,笔者(东郭)认为,对于所有的评级榜单,包括相对客观的买方评级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官方评级,其所能起到的作用都是给投资者提供一种辅助参考,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而不是代替投资者进行决策。
风险自担在投资领域是最基础的常识,也是一个合格投资人最基本的素养。如果因为盲从、轻信一家之言而造成资金损失,没有人会为你的失误买单。所以,对于网贷投资者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加强网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如果有一天习惯了睡觉前看看评级榜的你开始恢复正常的作息,能够一眼看出各大评级榜单中的细微变化甚至玄机,能够淡定地看待网贷和网贷评级中的是是非非,恭喜你,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从“网贷小白”到理性投资人的华丽转身。
注释:
1、网贷之家,《2016年全国P2P网贷行业半年报》;
2、杨立,《买方市场P2P网贷评级将成行业主流》;
3、南宫,《网贷江湖2016—网贷评级篇(下)》;
4、知乎佚名,《P2P网贷评级靠谱吗?》;
5、东郭,《东郭有话说之请理性看待名人评级榜》。